沈阳机床(000410):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申请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众环专字(2024)0205305号

时间: 2024-10-24 06:52:58 |   作者: 上海五星体育无插件直播

  (1)报告期各期,中捷厂营业收入分别是77,162.04万元、60,154.69万元和12,892.80万元,净利润分别为2,361.08万元、-365.20万元和694.42万元;2023年收入减少的部分原因系模拟报表口径下部分产品未纳入划转范围;报告期内中捷厂销售产品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基本的产品价格存在一定波动;(2)报告期各期,中捷航空航天营业收入分别是8,958.58万元、34,395.38万元和9,248.67万元,2022年亏损,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报告期内其基本的产品单价波动较大,主要经营业务收入中另外的收入占比从20.95%下降至4.50%;前五大客户集中度高且变动较大;

  (3)报告期各期,天津天锻营业收入分别为88,120.45万元、94,656.47万元和34,873.29万元,基本的产品液压机及产线平均销售价格持续上涨,销量数量下降,服务及零配件收入占比从16.61%下降至2.04%;报告期内,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裕重工)同时为天津天锻的前五大客户与供应商。

  (1)结合中捷厂、中捷航空航天主营业务发展情况,报告期内基本的产品销量与单价的波动情况及原因,业绩是不是真的存在季节性特征,业务划转对中捷厂收入、成本、费用的影响,中捷航空航天另外的收入的具体构成及下降原因等,补充说明中捷厂2023年收入下降且最近一期收入年化后较2023年进一步下降的原因,中捷航空航天2023年业绩大幅度增长、最近一期收入年化后较2023年下降的原因;

  (2)结合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市场之间的竞争情况、在手订单、客户关系稳定性及新客户开拓情况、毛利率与行业水平差异、报告期内业绩波动情况、研发投入与应用、交易完成后销售渠道变动的影响等因素,补充说明中捷厂、中捷航空航天业绩是不是真的存在下滑风险,本次交易是否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3)天津天锻基本的产品价格增长、销量下降是不是满足下游市场需求、同行业公司发展的新趋势,产品销售额增长的情况下服务及零配件收入及占比下降较多的原因及合理性;

  (4)各标的资产主要客户的基础信息、合作背景及过程,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变化的原因及合理性,与主要客户合作伙伴关系的稳定性;

  (5)报告期内天津天锻供应商、客户存在重叠的原因及合理性,除通裕重工外各标的资产是不是真的存在其他供应商、客户重叠情形,与相关客户的交易价格是不是公允。

  (一)结合中捷厂、中捷航空航天主营业务发展情况,报告期内基本的产品销量与单价的波动情况及原因,业绩是不是真的存在季节性特征,业务划转对中捷厂收入、成本、费用的影响,中捷航空航天另外的收入的具体构成及下降原因等,补充说明中捷厂2023年收入下降且最近一期收入年化后较2023年进一步下降的原因,中捷航空航天2023年业绩大幅度增长、最近一期收入年化后较2023年下降的原因1

  中捷厂主营业务为中高端数控切削机床的加工制造、机床核心部件的加工配套及为客户提供柔性自动化产线的成套解决方案。产品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大系列,分别为数控刨台铣镗床系列、龙门加工中心系列和数控落地镗铣床系列,报告期内,中捷厂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分类及占比情况如下:

  2023年7月20日,通用沈机集团召开的第二十五次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了《中捷友谊厂业务重组方案》,同意出资新设中捷厂,同时将原中捷事业部与其产品加工、装配及安装调试业务相关的资产、负债划转至中捷厂的重组方案。

  2023年8月21日,中审众环会计师就划转部分资产出具《通用技术集团沈阳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拟划转资产、负债专项审计报告》(众环专字(2023)0204815号)。

  2023年8月22日,通用技术集团通过了《关于沈机集团向全资子公司无偿划转相关资产及负债的请示》(请战略字〔2023〕第128号),同意通用沈机集团以2023年6月30日为基准日,将通用沈机集团下属原中捷事业部与其产品加工、装配及安装调试业务相关的资产、负债划转至中捷厂。

  2023年8月30日,通用沈机集团与中捷厂签署《无偿划转协议》,约定通用沈机集团下属中捷事业部与其产品加工、装配及安装调试业务相关的资产、负债无偿划转至中捷厂。

  根据划转方案,中捷厂设立后主要负责中捷友谊厂事业部现有加工、装配及安装调试服务,产品营销售卖仍由通用沈机集团营销服务中心负责。故本次划转方案,对于由通用沈机集团营销服务中心已签订销售合同、产品发运至客户还没完成验收的产品,仍由营销服务中心继续履约,未纳入划转范围。

  2023年8月31日资产交割日,通用沈机集团将原中捷事业部与机床产品相关的部分经营性往来款、固定资产、有效存货等资产划转至中捷友谊厂,对于划转时点已发送至客户现场尚未安装调试完成的机床产品未纳入划转范围,该部分机床产品营销售卖合同不含税金额25,429.05万元,合计各种类型的产品97台。2023年9-12月及2024年1-4月,中捷厂上述未纳入划转范围的发出商品(以下简称为“未划转发出商品”)确认收入情况如下:

  考虑到模拟报表编制口径,2022年度利润表披露金额均为模拟报表金额,2023年利润表金额为1-8月模拟利润表和9-12月法人主体报表金额合计数,2024年1-4月利润表金额为法人主体报表金额,未划转发出商品所涉及的经营业绩未体现于中捷厂2023年9-12月及2024年1-4月法人主体利润表中。若考虑未划转发出商品相关收入及销量情况,中捷厂报告期内的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及产品销量情况如下:

  根据上表,中捷厂在考虑未划转发出商品后,2023年度较2022年度,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减少5.44%,主营业务成本减少2.51%,产品销量减少12.06%,整体收入、成本和产品销量波动较小。

  销售费用最重要的包含职工薪酬、仓储保管、 差旅费、服务费、招待费、售后服务费等 与中捷厂业务经营直接相关的费用,其中 职工薪酬按照中捷厂业务相关销售人员对 应的工资、社保、公积金等确认;对于其 他费用,按照中捷厂模拟营业收入占通用 沈机集团报表比重测算计入模拟财务报表

  销售费用发生额主要为支付通用 沈机集团营销服务中心的销售服 务费及产品售后服务费

  管理费用最重要的包含职工薪酬、折旧费、差 旅费等与中捷厂业务经营直接相关的费用 并计入模拟财务报表

  管理费用按照中捷厂实际经营发 生的费用做核算,最重要的包含职 工薪酬、折旧费、差旅费等

  将报告期内已结束由中捷厂承担的不涉及 主体变更的研发项目计入模拟财务报表

  根据上表,中捷厂销售费用由于模拟无偿划转前后销售模式转变模拟口径有所差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等由于相关经营管理模式未发生明显变化,无偿划转前后模拟口径不存在重大差异。

  报告期各期,中捷厂销售费用率分别为4.64%、4.40%和1.01%。模拟报表编制中,无偿划转前销售费用假设中捷事业部具备独立的销售职能并进行测算,无偿划转后销售费用主要向通用沈机集团营销服务中心支付的销售服务费,并在有关产品确认收入时进行销售费用的确认。2024年1-4月销售费用率较2022年及2023年较低,主要由于2024年1-4月中捷厂确认的收入所对应的销售合同大多于2023年8月无偿划转前签署,相关销售费用体现于合同签订时点模拟的销售费用当中。销售费用率的变化主要由于无偿划转前后销售模式变化导致的模拟口径变化,无偿划转前后产品销售承担的销售费用未发生明显变化。

  综上,无偿划转前后收入、成本及期间费用率的变动主要由于资产划转范围及业务模式调整所致,无偿划转对中捷厂业务经营未构成重大影响。

  根据上表,报告期各期中捷厂基本的产品销量合计分别为373台、274台和62台,其中2023年同比下降26.54%,主要受前述资产无偿划转范围影响,同时由于中捷厂成立以来,进一步聚焦龙门加工中心、数控刨台铣镗床、数控落地镗铣床等三大主力系列新产品生产销售,减少大型立式加工中心、大型卧式加工中心等其他机床产品业务。

  报告期各期,中捷厂基本的产品平均售价分别为197.64万元/台、210.34万元/台和192.37万元/台,其中2023年同比上升6.42%。报告期内,中捷厂积极践行通用技术集团补链强链目标,积极开拓主营业务产品新兴应用领域客户,持续提升产品类型丰富度及技术水平,产品平均单价有所提升。具体而言,龙门加工中心方面,2023年承接工信部“五轴重切龙门镗铣加工中心研发、制造及工程应用”项目;数控落地镗铣床方面,2023年以来加大开拓风电领域新客户。报告期各期中捷厂风电新领域系列新产品收入、销量、价格与原有落地系列新产品对比情况如下:

  (3)中捷厂业绩的季节性特征及最近一期收入年化后较2023年进一步下降的原因

  根据上表,中捷厂2023年四季度收入占比较低,主要受前述资产无偿划转范围影响。假设相关发出商品全部划转,中捷厂2023年各季度收入占比分别为19.90%、32.94%、29.95%和17.21%,不存在很明显季节性特征。

  2024年1-4月销量年化后较2023年度较低,主要系2024年1-4月中捷厂受下游客户产品需求及验收进度影响,收入确认规模较小所致。

  受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影响,2023年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48.5%,较2022年下降3.3个百分点,全年各月均运行在50%以下。在制造业整体需求逐步放缓的背景下,机床工具行业市场需求有所减少。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及2023年,金属切削机床整体消费额同比下降4.3%和下降15.0%,市场需求恢复没有到达预期。2024年一季度,机床工业协会统计的全行业营业收入、总利润指标同比均表现为下降趋势。中捷厂业务开展情况及行业整体变动趋势一致,相关波动具备合理性。

  2024年二季度以来,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9%,其中工业投资提高12.6%,制造业投资提高9.5%,投资整体实现平稳增长。政策层面维度,机床领域利好政策逐渐落地。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稳步实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呈现较快增长,2024年1-6月设备工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增速高于全部投资13.4个百分点。在机床行业市场形势逐步向好的背景下,2024年5-8月中捷厂营业收入较1-4月明显增加。

  报告期内,中捷厂业绩波动主要受资产无偿划转、产品结构转型及下游客户验收进度影响,不存在很明显季节性特征,业绩波动具有合理性。

  报告期内,中捷航空航天主要是做高端数字控制机床的研发、制造、集成和销售,以及为客户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产品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大系列,分别为桥式五轴加工/

  中心、立式五轴加工中心和专机自动线系列,报告期内,中捷航空航天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分类及占比情况如下:

  报告期内,中捷航空航天另外的收入主要由其他机床收入、维修及服务费以及备件收入构成,占据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3.17%、6.45%和0.85%。2023年及2024年1-4月,另外的收入占比下降,主要由于其他机床出售的收益下降所致。报告期内,其他机床主要为客户成套产线类合同中包含的其他类机床(如三轴机床)及相关配套设备等,不属于中捷航空航天业务主力产品及业务发展趋势,业务收入具有一定的偶发性,报告期内存在一定波动。

  (3)中捷航空航天2023年业绩大幅度增长、最近一期收入年化后较2023年下降的原因

  从上表中可知,中捷航空航天2023年发货数量相较2022年大幅度增长,叠加下游客户验收进度影响,中捷航空航天产品验收数量在2023年大幅度增长,主要系部分前期规模较大的订单因宏观环境影响相关这类的产品发货安调及客户验收延后,相关收入于2023年确认所致。报告期内,中捷航空航天业务规模比较小,规模较大的重要订单毛利水平及验收进度对经营业绩有较大影响,财务数据随之有较动。

  综上,报告期内,中捷航空航天业绩波动主要系下游客户验收进度及产品单价变化所致,不存在很明显季节性特征,业绩波动具有合理性。

  (二)结合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市场之间的竞争情况、在手订单、客户关系稳定性及新客户开拓情况、毛利率与行业水平差异、报告期内业绩波动情况、研发投入与应用、交易完成后销售渠道变动的影响等因素,补充说明中捷厂、中捷航空航天业绩是不是真的存在下滑风险,本次交易是否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1、中捷厂、中捷航空航天行业发展趋势、市场之间的竞争情况

  机床是制造业的“工业母机”,是制造装备的装备,机床应用市场极为广泛,可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能源、汽车、模具、工程机械等诸多重点领域。我国机床行业发展极大程度上受制造业整体形势影响,呈现出明显周期性。

  2012-2019年随中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我国机床产业进入下行调整周期;2020-2021年,制造业强劲复苏以及机床产业国产替代趋势拉动产业回暖;2022年受宏观经济提高速度放缓影响,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再次下滑;2023产量61.3万台,同比增长6.4%,结束长期连续下滑;2024年上半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33.3万台,同比增长5.7%,整体经营状况呈现恢复向好态势。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2023年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48.5%,较2022年下降3.3个百分点,全年各月均运行在50%以下,全球经济稳步的增长势头有所放缓。我国制造业PMI全年均值为49.9%,2023年国内市场需求恢复没有到达预期,2024年1-6月我国GDP同比增长5.0%。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9%,其中工业投资提高12.6%,制造业投资提高9.5%,投资整体实现平稳增长。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仪器仪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均保持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14.0%、12.6%、6.5%、4.5%、3.5%。宏观经济发展形势总体平稳向好发展。

  从政策支持层面看,国家对工业母机领域支持政策频出,从税收、设备更新等多维度助力机床行业强链补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23年以来机床领域的支持促进政策情况如下:

  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 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 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 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再次从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 韧性和安全水平角度,强调了工业母机的重要性。

  明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 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 换新。

  到2027年,工业公司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 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0%

  集成电路企业和工业母机企业组织研发活动中实际发 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非货币性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 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2023年1月1日至2027 年12月31日期间,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20%在税前 扣除;形成非货币性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非货币性资产成本 的220%在税前摊销

  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对生产销售 先进工业母机主机、关键功能部件、数控系统的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允许按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5%抵 减企业应纳增值税税额(下称加计抵减政策)

  展望未来,随着我们国家制造业一直在优化升级,新一轮上行周期叠加中国制造业产业转移,中国正在经历从快速地发展向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阶段,对机床的加工精度、效率、稳定性、智能化、集成化等指标要求逐渐提升,存量更新市场规模大,机床更新升级和国产替代需求将驱动行业长期稳定增长。

  从机床行业技术、业态、模式层面看,五轴加工技术、柔性制造单元、成套集成方案是未来数字控制机床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详细情况如下:1)技术方面,五轴联动加工技术的推广及普及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五轴高端数控技术难度大、应用广,集计算机控制、高性能伺服驱动和精密加工技术于一体,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设备自动化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五轴数字控制机床的研制需要具备极强的精密机床设计及制造技术和尖端的数控技术,产品研制和产业化难度较大。目前,五轴高端数字控制机床是解决航空发动机叶轮、叶盘、叶片、船用螺旋桨等关键工业产品加工的重要手段,须采用五轴联动以及高速、高精度的数控机床才能满足加工要求,此外随着汽车轻量化趋势慢慢地增加,由多个零件组成的传统部件向单一零件整合,零件加工特征由平面转向空间。目前国际上主要汽车零部件加工装备供应商,包括格劳博、马扎克、德玛吉等,均大量采用五轴机床组建生产线,五轴联动加工技术的推广及普及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标的公司中捷航空航天针对航空航天行业特点和要求,已研制六大系列五轴术一马当先的优势,与航空航天和军工等领域多家大型国企和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多款产品入选《辽宁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或被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列入“军工领域国产高档数字控制机床供应目录”,对标国外竞争对手,实现进口替代。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有力拓展五轴产品谱系,提升自身产品和技术水平,更好践行强链补链战略目标。

  2)业态方面,完成单一工序的单体机床需求逐步减少,完成多工序的柔性制造单元需求逐步增加

  柔性制造单元是为满足多品种、小批量零件高效加工,以单台或多台五轴加工中心或复合化加工中心配合小型自动化物流装置组成的制造单元。柔性制造单元将以“数字控制机床+小型物流装置(工业机器人、自动交换托盘库、桁架机械手等)”成套设备出现,可及时解决劳动力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急剧上升的痛点。当前下游生产企业竞争加剧以及成本上升,尤其是劳动力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上升以及劳动力短缺情况愈加频繁,导致更多无人化或少人化制造系统的出现,下游客户对多品种小批量且能快速响应机床加工市场的柔性制造单元需求持续提升。

  沈阳机床下属沈阳机床成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已通过配备多样化搬运系统实现不同重量箱体类、平面类零部件的多工序、小批量、上下料复杂的生产加工,具备柔性制造单元的配套能力。中捷厂自主研发主轴箱箱体柔性生产线、床身及工作台类零件柔性生产线,中捷航空航天通过生产制造卧式柔性制造单元实现面对面飞机机身单独或协同加工,标的公司具备柔性制造单元的生产制造配套能力。

  长期以来,国内大多数数控机床企业只专注于生产某一领域的机床产品,并不具备提供自动化生产线的解决方案能力。近年来,下游企业对机床供应商提出新需求,趋向于与具备成套设备生产能力、提供全套解决方案或承担更复杂的工程总承包项目能力及自动化系统改造能力的供应商合作。拥有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线“交钥匙”工程能力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将可实现用户个性化、定制化、差异化的生产需求,进而提升客户黏性。此外,国家和地方对制造业进行自动化生产线建设的政策鼓励也将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向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方案提供商转变。

  本次交易前,上市公司主要经营产品可面向机械制造核心领域提供通用型机床,面向行业内公司可以提供铸件和主轴等关键功能部件。本次交易标的公司中捷厂主营业务为中高端数控切削机床的研发与生产制造,基本的产品包括数控刨台铣镗床系列、龙门加工中心系列和数控落地镗铣床系列;中捷航空航天主营业务为航空航天领域高端数控机床和生产线的研发与生产制造,主要产品有多种类五轴加工机床、柔性自动化加工生产线、数字化装配生产线。本次交易完成前后产品矩阵对比如下:

  本次交易后,上市公司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构建1大高端五轴战略产品集群(多品种五轴加工机床),4大主营加工制造产品集群(精细化、中大型、成型锻压、专机及自动化产线铸件及其他的多谱系产品结构。

  本次交易将有助于上市公司形成完善的产品矩阵,整合研发、客户等资源,突出高端数字控制机床制造能力,增强智能制造、加工生产线及装配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能力,面向行业客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上市公司行业地位及市场地位,提升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在低端产品领域,国内企业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在中高端产品领域,国内企业面临国内及国外企业的多重竞争压力,与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机床企业相比,精确度、稳定性、可靠性等存在一定差异,国内中高端产品竞争力有待提高。同时,从过去的“巴统清单”到现在的“瓦森纳协定”,发达国家将高端数字控制机床作为战略物资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度,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实行了严格的技术封锁,国内高端机床自主可控性、强链补链需求迫切。

  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精密模具、新能源、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其生产制造过程高度依赖数控机床等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高速、高精、高效、高稳定性、智能化、多轴化、复合化的金属切削数字控制机床成为数控机床行业新的增长点。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市场需求巨大,吸引了大批国际品牌数控机床企业入驻抢占中国市场。德马吉、马扎克、大隈等国际数控机床品牌具备先发优势,技术水平和品牌知名度较高,在全球数控机床产业中高端市场占据较高份额。

  国产数控机床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断自主研发和汲取国外经验,从无到有、不断壮大,产生了如沈阳机床、秦川机床等一定规模体量的老牌企业,也出现了如科德数控、海天精工等一批发展迅速的新型中高端机床厂商。其中沈阳机床随着逐步重整产业升级,能够针对自身专注的应用领域和产品类型提供高性能、高品质的高端机床产品,逐步恢复市场信心。同时,上述老牌企业和新兴厂商借助我国制造业转型、中高端数控机床需求上升、进口替代等有利市场条件,一方面努力提升自身产品和技术水平,一方面通过各种融资手段,增强资金实力,实现快速发展。

  近年来,外资企业持续布局中国市场,抢滩中国制造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设备更新的市场机遇。例如,德玛吉官方公开信息显示,在浙江平湖投资7,500万欧元建设针对中国市场的全新工厂,新工厂主要生产5轴加工中心机床,计划于2023年春季投产;格劳博官方公开信息显示,在大连开工建设五期新工厂,总投资1.3亿元人民币,已于2022年9月正式竣工投产,新工厂将用于系统机床、柔性生产线以及四轴和五轴通用加工中心的装备生产;发那科投资约15.6亿元在上海扩建工厂,新扩建工厂将于2023年内投产,工厂占地面积合计将达到34万平方米,是原有工厂面积的5倍;2022年7月,德国(SW)埃斯维机床有限公司二期工厂奠基,中国将成为其全球最大的海外研发制造基地,建成后可实现年产能约350台加工中心。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持续投入也彰显了国内五轴机床行业高企景气和发展前景。

  综上,随着我国制造业不断优化升级,中捷厂、中捷航空航天所处机床行业对机床的加工精度、效率、稳定性、智能化、集成化等指标要求逐渐提升,存量更新市场规模大,机床更新升级和国产替代需求将驱动行业长期稳定增长。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形成完整的产品矩阵,突出高端数字控制机床制造能力,并增强智能制造、高端生产线及装配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能力,践行强链补链战略要求,促进机床产业链更加自主可控,有助于增强上市公司抵抗风险及持续经营能力。

  2、中捷厂在手订单、客户关系稳定性及新客户开拓情况、毛利率与行业水平差异、报告期内业绩波动情况、研发投入与应用、交易完成后销售渠道变动的情况

  中捷厂产品为大型机床产品,具备固定资产属性,产品单价相对较高,使用寿命较长,下游客户设备采购一般用于技改或新增产线,客户需求受其所处行业周期性波动、资金实力、经营状况及策略等因素影响,产品短期连续采购情况较少。中捷厂受产品特性影响,报告期内客户增减变动相对较大,但综合来看2022年、2023年度新客户的开发数量与当年客户减少数量基本持平,整体净变动情况较小。

  “中捷”品牌长期耕耘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主要面向工程机械、通用机械、风电等行业,与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优质客户建立了良好供应关系。截至2024年8月31日,中捷厂在手订单合计102,132.24万元。中捷厂独立生产经营后,进一步聚焦中捷厂主力产品生产,核心产品一直在优化升级,迅速扩大产品应用领域,奋力开拓新兴市场,针对风电,新能源汽车,模具、模架加工开发专项产品,提升下游各行业需求的支撑性保障性,服务战略行业,承担国家队责任。

  综上,中捷厂期后在手订单为未来业绩提供有力支撑,考虑中捷厂产品属性,下游客户变动数量虽然相对较多但整体净变动数量比较小,中捷厂在手订单与客户变动对整体业绩实现不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注:同行业可比公司最近一期财务数据根据其2024年一季度报告披露数据计算,未做年化处理。

  报告期各期,中捷厂毛利率分别是12.86%、10.78%、12.51%,具体分析详见“问题5/一/(二)/1、中捷厂”。未来,中捷厂将进一步通过工艺升级、优化产品设计BOM等减少材料消耗;通过产品设计升级,形成标准序列产品,降本增效;此外随着本次募投项目逐步落地,中捷厂生产效率将逐步提升,整体毛利率水平有逐步提升空间。

  报告期内,中捷厂业绩波动情况详见“问题3/一/(一)/1、中捷厂”。中捷厂业绩波动主要受资产无偿划转、产品结构转型及下游客户验收进度影响,不存在很明显季节性特征,业绩波动具有合理性。

  报告期各期,中捷厂研发费用分别为252.15万元、126.08万元、108.58万元。报告期内中捷厂研发费用较少,主要系中捷厂成立以前作为通用沈机集团下属生产事业部,主要专注于产品生产的基本工艺的研发优化。报告期各期中捷厂各研发项目投入及重要研发成果应用情况如下:

  主要解决机床床身、横梁、 立柱等关键基础大件的高 精、高效加工设施短板问 题;通过整机结构优化设 计、关键功能部件优化、 制造装配精度保证、重切 加工工艺参数优化与验证 等技术的应用。

  开发一款精度刚性及速度 兼顾的数控卧式铣镗床, 攻克高刚性高精度主机设

  计及制造技术、混合导轨 的高动态特性运动部件伺 服驱动技术及机床长期工 作稳定性技术。

  专利: 5.1 一种铣镗床主轴 末端同轴度自适 机构和镗铣床; 发明专利: 2.3 一种铣镗床主轴 末端同轴度自适 机构及安装方法

  现有实验检验测试条件基础 上,实施能力升级,包括 购置激光校准仪,解决大 规格分体床身基础精度测 量难题,提升机床长距离 线性轴及空间位移的形位 误差检验测试能力;开展数控 机床整机性能测试技术研 究,形成机床精度、动态 特性、热误差等关键检测 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

  243B23KY3 008刨台、落 地及龙门产 品数字化加 工工艺技术 研究

  实现加工流程标准化,提 升低效加工工序工步为出 发点,为相关部门收集提 供可靠实验数据,提升产 品加工质量,实现产品质 量和效率双提升。

  1、建立刀具管理 系统一套;2、形 成一套完整的滑 枕制造工艺,依 据工艺执行,完 成三套滑枕加 工,精度指标符 合设计要求;3、 建立程序管理标 准及工艺模板; 4、申请专利2 项,论文1篇;

  243B23KY3 009刨台、落 地及龙门产 品高水平装 配制造工艺 技术探讨研究

  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对卧式 铣镗床进行进一步设备机 械性能攻关,特别是对于 箱体类零件主轴孔高精度 加工,提升主轴镗轴刚性, 提升镗轴切削能力,提升 机床切削性能。针对整机 装配工艺技术进行研究, 提升整机装配精度,在设 备现有精度基础上提升 20%,增加装配过程质量控 制,加强质量过程管控, 增加过程控制点20%以上, 开发自动头装配技术,实

  1、形成产品切削 测试大纲;2、完 成一套契合设计 指标的附件头; 3、针对龙门、落 地、刨台三款产 品形成三款完备 的作业指导书; 4、编制切削测试 大纲一套建立加 工数据库;5、高 标准完成三台样 机,样机正在测 试验证阶段;6、

  综上,报告期内中捷厂成立前为通用沈机集团下属生产事业部,主要专注于产品制造工艺、装配技术的研发工作,部分由中捷厂实际承接的国拨资金研发项目由于在研期间没办法变更项目实施主体,未列入中捷厂无偿划转范围,因此相关项目研发投入占比相比来说较低。产品线针对中大型零部件的精密加工设计研发了高精度的刨台、龙门、落地产品,技术围绕传动结构、功能部件、检测技术、运动控制和整机装配等五大技术领域,截至本回复出具日共形成49项已授权的专利,部分研发项目已取得相关研发成果并应用于中捷厂产品生产及业务经营过程中。

  2024年以来中捷厂针对国产替代产品制造应用验证、机床核心零部件技术检验测试、机床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优化等领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践行强链补链战略目标,提升中捷厂整体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未完)

返回新闻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