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1-17 15:02:31 | 作者: 上海五星体育无插件直播
近年来,马关县立足资源优势,强化资源整合利用,发挥科学技术人才优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科学技术创新赋能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向“新”提“质”,不断做强做优中药材产业,持续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马关县紧紧围绕“立足多样性资源这个独特基础,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重大要求,结合实际,全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马关县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中药材多样性资源。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立体气候明显,全年平均气温16.9℃,山地和窄型谷地面积约占全县面积的87.7%。据马关县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为,全县有明确药用功效的植物181科,733属,1119种。重点药材144种,其中野生药材基源植物90种,栽培药材基源植物54种。独特的资源优势、天气特征情况、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
近年来,马关县以发展云南特色高原农业为契机,串联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不断推动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据统计,2023年全县中药材种植培养面积达42.95万亩,收获面积23.39万亩,产量10.41万吨,综合产值36.5亿元,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优化马关县域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联农带农富农、助力乡村振兴、促进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等工作的有效载体。
走进马关县八寨镇芦差塘村,仿佛置身于中药材“百草园”,山地间充斥着三七、重楼、黄精、柴胡、白芨等各种中药材。据了解,芦差塘村在发展中药材产业过程中,充分的发挥种植能手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跟着种植大户先行先试,种植成功后再将种植经验传授给其他村民,引导周边群众一起发展,逐步壮大种植规模。目前,该村12个村小组全部发展中药材产业,中药材种植培养面积已超过1万余亩。
近年来,马关县充分的发挥各类“土专家”“田秀才”致富带头作用,不断推进“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研究制定《拔尖农业乡土人才评选和管理办法》《拔尖农业乡土人才认定实施细则》,先后评选认定中药材乡土人才173人,探索开展“兴边人才集市”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马关县还注重各类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引育留用”工作,不断发挥引才聚智作用。今年5月成立了马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引进三名硕士研究生;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聘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两名专家组建马关县中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团,共同申报中药材科研项目两项。马关县通过一系列举措不断引育专业方面技术人才,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走进马关县大栗树乡和平村委会的滇黄精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正在进行作业,数百亩滇黄精长势喜人。基地负责人孔凡万介绍说:“滇黄精种植药肥管理十分重要,在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心指导下,我们引进了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通过这一个设备能精确控制水分和养分的供给,实现需求与供给精准匹配,不仅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还极大地节约了水资源,降低了种植成本,增加了药材产量。”
针对实施的基地智能化管理,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心刘加练介绍说:“通过引入智能化管理设备,能轻松地对中药材基地进行科学管理。除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外,该基地还安装了气象监测设备和可视化监控设备,通过气象监测设备能适时掌握基地气候情况,通过监控设备能实时掌握滇黄精生长情况,这一些信息为滇黄精种植过程进行病虫害防治、药肥管理等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目前,马关县已建成1000余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在这些基地中,我们引入了智能温室、水肥一体化智能系统、优良种苗等充满科学技术创新的产品。同时,我们也在和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合作开展中药材提质增效、绿色种植等关键研发技术及示范项目。这些示范基地的建设对提升我县中药材科技含量,开展科学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普教育起到非消极作用。”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心范永权说道。
近年来,马关县注重中药材产业科学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慢慢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科研合作力度,加大科研项目申报实施力度,通过“产、学、研”联动攻关,不断的提高中药材科学技术创新应用能力,优化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